看中國電池企業誰能與日韓企業一爭高下
發布時間:2016-05-14 15:12:58 閱讀次數:次【高工鋰電綜合報道】根據工信部數據,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5.07萬輛,同比增長近8倍,環比增長54.6%,大超市場預期。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20.69萬輛,同比增長3倍。我們將全年銷量目標從25萬輛上調至33萬輛,上調幅度32%。
1-10月純電動乘用車累計生產8.71萬輛,同比增長3倍;插電混乘用車累計生產4.55萬輛,同比增長3倍;純電動商用車累計生產5.93萬輛,同比增長9倍;插電混商用車累計生產1.50萬輛,同比增長88%。
可以說新能源汽車10月份的增速讓業界直呼“新能源汽車瘋了”,估計與之一同瘋了的還有動力電池領域。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熱的不斷高漲,車企開始受制于動力電池的產能不足,業內甚至稱現在只要是電池生產出來了就能賣出去,作為供應電池的生產企業紛紛擴產,生怕錯失了這個千年一遇的掙錢良機。
就在國內電池企業在這片市場上掙得面紅耳赤之時,日韓企業也瞅準了中國市場這塊肥肉,大有將中國電池企業一網打盡之勢。國軒高科動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方建華就曾感慨的表示,面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爆發在動力鋰電池領域帶來的商機,國內企業的表現是“瘋”,韓系品牌是“搶”,日系企業則“靜觀其變”。
海內外企業充分競爭,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場面其實沒什么不好,但令人憂心的是車企不愿意選擇國產電池,一家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負責人坦言“不是我們不愿意選擇國產電池,而是生產的企業雖多,但真正具備整車匹配能力的并不多。在集成能力、生產一致性和安全性上,國產電池和跨國企業相比確實還有很大差距。”
不管正熱衷于擴產增效的國產電池企業聽了會作何感想!筆者想在此簡單分析一下日韓電池企業的爭奪現狀以及國內電池企業的實力,揣測一下誰家能與日韓企業一爭高下。
日韓電池企業實力著實不弱
先看,早已是全球三大鋰電池制造商的LG,據悉,早在去年,韓國LG化學和三星就紛紛在華擴充其產能。2014年1月,韓國三星SDI公司宣布計劃5年內分階段投資約6億美元,在西安高新區建設中國最大規模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10月,位于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LG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項目動工,預計2016年建成達產,滿產后將容納7棟動力電池工廠。
目前,在國內車企中LG化學在電動車用鋰電池供應方面,已獲得上汽、一汽、長安、東風柳汽、長城、觀致等多家企業的合作。
再看變賣家產也要擴產的三星,近日,其在西安投資6億美元的首條電動車用鋰電池也在本季度正式投產,產能將達到每年3萬臺高性能汽車動力(純電動EV標準)電池。
還要看松下和索尼,這兩家雖在中國還沒有大動作,但在世界電池領域也算得上的佼佼者,尤其是被稱為特斯拉心臟的松下,在過去的兩年中,松下為特斯拉提供了僅2億塊鋰電池。有分析稱,目前松下在電動車用鋰電池市場占據高達39%的份額,其中貢獻最大的自然是特斯拉,而其合作的汽車制造商還包括大眾和福特。
有消息稱,松下之所以備受關注還得益于特斯拉此前上馬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計劃,前者為其提供了50億美元的資金及強力的技術支持。據悉,當這座46.5萬平方米的巨型建筑在2020年最終竣工并正式投產后,其年產量將高達50萬臺高性能汽車動力(純電動EV標準)電池。這將讓松下稱為世界矚目的電池供應商。
索尼可以說在動力電池上是最猶豫不決的一個,而實際上,索尼布局電動車用鋰電池的傳聞早在4年前就有傳出。當時,日本共同社援引內部人士的消息報道稱,因預期電動車電池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索尼正在與國內外多家汽車制造商進行協商,有望在2015年前后開始制造電動車用鋰電池,估計也會成為世界動力電池企業中有著較大競爭力的那一個。